我们也配谈引力波?
2016-02-13 10:12:21
  • 0
  • 12
  • 93

来源:老道消息

假期重温了一遍《三体》,昨天看完了,正好就来了引力波被观测到的消息。

然后朋友圈就被刷屏了,大多数都是一幅虽然我不懂引力波,但是不得不一起关心的样子。

姬十三应该是很开心的,果壳的科普文章瞬间就十万加了。我曾经听他抱怨过,果壳的流量主要靠“天灾人祸”。

天灾真是天灾,比如雾霾和地震。人祸要打个引号,比如一年一度的诺奖、或者诺奖级别的科学发现,或者崔永元又来黑转基因了。

转基因这事情好玩,挺和反都正常。但是像中国这样,在精英层面吵得面红耳赤,硬把一个抑郁症患者逼成了狂躁症,欧美少见。

和接受希腊-拉丁理性主义教育的西方精英大不同。中国的精英阶层,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都是实用主义的。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古为近用,洋为中用”。从五四以来,中国挂出来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快一百年了,还是这样。

对待民主的态度也是这样,民主要不要,也是要看能不能救亡图存、赶英超美。现在互联网原生一代的年轻人,天然统,对民主很不屑。对岸选举,翻墙过去拿表情包奚落人家,“22K的民主,要他何用”。

我不知道创业者和投资人算不算精英,但是他们身上也有这样的毛病。

国内多的是押赛道的投资人,追风口的创业者,成功者对于自己成功的描述,通常是经验主义的。下面的人听“干货”听得如痴如醉,然后蘸着鸡汤吞下去。然后就形成了一个迷恋经验主义成功学的圈子,比如XX商学院、XX会。

XX商学院的L教授,国内被一群上市公司CEO捧着。去年带着一群国内的互联网行业精英去斯坦福听张首晟讲课,准诺贝尔奖得主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世界末日来临,如何在一个信封背面描述人类文明。听完有学员大受震撼,表示回来再也听不进L教授东拼西凑的互联网世界观了。

虽然听人家讲第一性原理觉得好。但是真的要像Peter Thiel和Elon Musk那样,真的做不到。崇尚第一性原理的创业者,不只是做个仰望星空的样子。要做的事情一定是道德上极度认同、逻辑上完全自洽。

所以PayPal Mafia这样的创业圈子,在国内是形不成的。Paul Graham这样的创业教父,A16Z这样的投资基金都是不会有的。

所以千团大战、垂直电商大败局、O2O大败局,现在又轮到企业服务、IP、网红经济学了。

不过也不能怪他们,我们眼前的那些成功者,李彦宏、马云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马云和一群养着仁波切的娱乐明星关系甚好,又跟王林这种有“特异功能”的人来往。被曝光出来,还有吴晓波出来替他洗地。冯大辉写文章骂吴晓波,《跟王林合影是很糗的事》,我看得很痛快。

有人说马云也资助科学研究,他和 Brin、Zuckerberg、Yuri Milner一起发起了科学突破奖。但是资助科学和信仰科学还是两码事,马首富评估这件事情,说不定还是“我终于混进美国最牛逼创业者的圈子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就说《三体》,被捧成创业者的必读书。还不是因为雷军几个大佬站台,说什么黑暗森林法则就是商业竞争的本质。于是《三体》在创业者和投资人这里就变成了时髦的东西,就像前两年的《失控》一样。

所以大刘说过,“中国需要第二次文化启蒙,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思维,中国还远远没有到反思科学技术的时候”。

果壳自己写的那篇引力波的报道,一半用来逗逼,作为中国科普的旗舰挺悲哀的。姬十三也想过做中国的Discovery、国家地理,做不起来。做分享“干货”的在行,去年倒是成了个现象。

我自己呢?虽然学了七年地球物理,接触了一点空间物理和天体物理的基础,但是今天想起来,关于引力波的印象竟然也几乎全出自《三体》。

所以,我是不配谈什么引力波的。

我觉得朋友圈那些跟风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也不配。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