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谷”隆起“AI高地”:合肥与科大讯飞的螺旋跃迁
2025-11-14 14:59:04
  • 0
  • 0
  • 0

1999年,一群怀揣梦想的中科大学生,在合肥的一间出租屋里,开启了中文语音技术的攻坚之路。他们创立的安徽硅谷天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合肥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本地几家企业为这家企业注资“输血”,帮其度过了初期的资金难题,让其在语音技术之路上越走越远。2008年,这家企业实现机器语音合成超过普通人说话水平的重大突破,并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时它已经改为另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科大讯飞。

实际上,语音技术天然是人工智能的“敲门砖”,语义理解、芯片、云端训练、终端硬件都必须围绕它展开。有了科大讯飞这个“龙头”,合肥迅速打造起自己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2013年,我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落户合肥。

中国声谷。图片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如今,科大讯飞已崛起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代表,合肥也成为国家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这段“城企共兴”的故事越发精彩,企业以技术凿穿产业壁垒,城市以生态涵养创新势能,浪潮奔涌处,皆是未来的坐标。

战略契合:

城市与企业演绎双线突围

2017年成为科大讯飞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年,公司获批建设我国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其从语音单点技术向人工智能领域全面进军。

此后几年,面对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入局,科大讯飞依然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

2018年,机器翻译的中英语音翻译达到CATTI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级合格标准;2019年,科大讯飞在斯坦福大学发起的国际著名的 SQuAD 机器阅读理解比赛中,让机器在英文阅读理解中首次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2022年,在艾伦研究院组织的 OpenBookQA 科学常识推理比赛中,科大讯飞单模型首次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

2023年,随着ChatGPT的风靡,AI领域迎来了技术与商业化运营的飞速发展期。科大讯飞顺势而为,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全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并推出全链条自主可控的“讯飞星火大模型”。

2024年6月,科大讯飞荣获近十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

2025年11月6日,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简称“1024开发者节”)上,风口财经见证了“讯飞星火X1.5”正式亮相。据介绍,讯飞星火X1.5多语言能力覆盖超过130个语种,整体性能达到GPT-5的95%以上。

图片来源:风口财经

短短二十余年,科大讯飞已从“声音”赛道突围,跻身我国人工智能第一梯队。与此同时,合肥这座城市也依托“中国声谷”,站在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风口。

2019年后,合肥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唯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城市,2025年更是成为国家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城市。截至2025年上半年,合肥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近500亿元,同比增长24%。

生态共荣:

AI赋能与场景创新“双向奔赴”

当城市转型需求与企业技术发展相遇,今天,科大讯飞与合肥正进行一场默契十足的“双向奔赴”。

事实上,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或技术,它更是一种能够赋能各行各业、构建繁荣生态的强大动力。“人工智能+”作为这一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正推动着前所未有的行业变革与创新发展。

在“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不仅发布了讯飞星火大模型最新技术升级,还展示了AI在教育、医疗、汽车、办公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应用。

教育领域,科大讯飞首创由3大类、3层级、4000+标签构成的错因体系,获得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曹一鸣教授领衔的专家组权威鉴定。通过星火智能批阅机和星火教师助手,实现了从作业精细批改到课堂因材施教的“小时级闭环”,引领教学范式变革。

办公领域,讯飞智能办公本X5和讯飞听见APP进一步升级,能够基于说话人识别自动生成会议纪要和待办事项,其中,办公本X5的手写纪要还能和AI纪要深度融合,更贴合用户的记录习惯。

图片来源:风口财经

医疗领域,星火医疗大模型在权威评测中,其专科AI诊疗能力业界首次达到等级医院主任级医师水平。基于覆盖超7.7万家基层医疗机构的“智医助理”数据飞轮,人机协同可将诊断合理率从87%提升至96%。

出行领域,星火智慧座舱2.0实现了“懂你、懂车、懂环境”。它能融合13个摄像头,通过54维2808个记忆锚点记住用户偏好,并提供5项体征实时监测,让汽车真正成为融生活、工作、娱乐于一体的“第三空间”。

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69.89亿元,同比增长14.41%,同时在大模型相关项目的中标数量和金额上均位列行业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标王”。一系列数据,正是科大讯飞深度践行“人工智能+”理念的直观呈现。

而这种技术落地能力的背后,是企业创新势能与城市场景供给的深度耦合。

通过“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合肥累计发布16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组织了超30场场景对接活动,为企业技术落地提供了宝贵土壤。

与此同时,合肥的场景创新工作已走出了一条创新底色鲜明、独具特色的道路,“合肥模式”已在全国场景创新工作推进中取得显著成效,诞生了多个标杆示范应用场景。其中,6个场景案例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十大标杆示范场景、5个场景案例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市政务中心“光储充换+车网互动”获评国家级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低空物流体系建设”实践入选全国首批案例。

正如合肥场景创新实践所示,当城市持续供给真实应用场景,企业便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技术进化,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生态的繁荣生长。

人才为王:

AI时代的“星火”与“雨林”

在人工智能竞争进入深水区的今天,真正的胜负手早已不是单一技术或产品,而是——人才。谁拥有源源不断的开发者、创新者和青年创业者,谁就掌握了驱动AI生态持续进化的底层密码。

在2025年“1024开发者节”智能体成果路演现场,一群大学生开发者基于科大讯飞最新发布的开源企业级智能体平台——Astron Agent,快速搭建出覆盖学习辅导、绘本创作、心理分析、植物识别、资讯查询、益智游戏等多元场景的智能体应用。

这一幕,让人仿佛重回硅谷崛起之初或中关村创业热潮的时代——教授、学生、工程师齐聚一堂,用代码书写未来。

这股澎湃的开发者浪潮并非偶然。2025年科大讯飞AI开发者大赛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的36898个团队参赛,涌现出4622个垂直领域智能体。截至2025年10月底,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总数已达968万,近一年新增200万,其中大模型企业开发者同比增长125%。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对人才前所未有的渴求与投入。站在前三季度GDP突破万亿的新起点上,合肥市正以系统性布局打造AI人才的最佳栖息地。

眼下,合肥正全力推进“AI未来军团计划”,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整合高校资源,重点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创业团队。目前,全市人工智能行业从业人数已突破4万人,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近2000人。

图片来源:合肥日报

更具说服力的是人口吸引力!合肥每年吸纳高校毕业生超30万人,近三年新增常住人口达53.7万人,在全国27个万亿GDP城市中高居首位。以科大讯飞为例,截至2024年末,公司员工总数达1.56万人,较2020年增长超4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5%,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达31%——这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成为合肥AI产业持续领跑的核心战略资源。

一场由科大讯飞点燃的“星火”与城市精心培育的“雨林式”人才生态交相辉映,正在构筑中国AI发展的创新高地。“人生能有几回搏!”正如合肥市委书记费高云在主题发布会上所言,科创合肥欢迎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家来肥创新创业、投资兴业,合肥将不遗余力做好服务,携手助力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回望来路,科大讯飞与合肥以战略契合、生态共荣、人才共生,携手跑进了AI时代的前排。而今天,人工智能的大潮才刚刚涌起,技术演进方兴未艾,产业变革远未终局,站在新起点上,它们正迎接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来源:大众新闻·风口财经 记者 张亭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