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机里的APP是个偷窥狂!
2020-07-19 22:30:29
  • 0
  • 0
  • 0

来源:不二的孙长夫

作者:孙长夫 

7月16日,2020年315晚会曝光了APP中由第三方开发的SDK包存在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

上海市消费者协会权益保护委员会检测了国美易卡、美期分期、口袋钱包、九秒贷、趣花呗等50多款App,发现这些App中第三方SDK除了收集用户手机号码、设备信息之外,还会收集用户手机通讯录、短信信息、传感器信息等用户隐私信息。在采集之后还会发送至指定服务器进行存储。

北京招财旺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SDK甚至会收集并上传用户手机中的短信内容,带有验证码的短信同样会被采集上传。

此事一经曝光,工信部立即宣布,责成上海通信管理局对涉事两家SDK企业,北京招彩旺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氪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核查处理。

看到这儿,不太明白技术的老铁们是不是觉得,APP似乎很无辜,被那个叫啥“SDK”的给木马了,偷了自己用户的信息都不知道。

其实,这第三方“SDK”公司可能正叫屈呢?“你们偷担粮,我上去抓了一把,怎么罪名就让我担下了?”

话说到此,让孙不二从头解析一下,先说一下什么叫“SDK”

SDK是SoftwareDevelopmentKit的缩写,即“软件开发工具包”。是一些被软件工程师用于为特定的软件包、软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等创建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的集合。

现在所有的开发软件,都会使用SDK。为什么呢?大家知道,我们的各类互联网应用都是码农一行行代码敲出来的,这是很辛苦、很费时费力的工作。前代码农累死累活码出了一些普遍应用的框架,基础库,后代码农为了省些气力,就继承下来,集合成这个软件包,这就叫SDK,就是一些为码农开发应用省时省力的工具包。SDK有自己集成,也有第三方开发,这次315晚会曝光的就是由第三方开发的SDK。

315晚会所曝光的SDK的行为,用形象的比喻就是:APP如同是一位老农,要去地里收粮食(用户信息),向小卖部买了一些锹啊镐啊扫帚啊的工具包(SDK),小卖部把工具包送过来时,趁APP不注意,扫了一锹粮食偷走了。

可SDK第三方公司为什么会叫屈呢?他会说买我工具包的这APP是专业偷粮的,我跟着抓一把怎么啦?怎么啦?

是的,如果把SDK比做小偷,那APP一定是大盗,而且,我们就生活于大盗横行的时代。

一款好的APP,一定是个偷窥狂。

这是中国互联网应用开发的真实图景。

一个好的APP,一定要比你更懂你,不但要知道你是男是女?还要知道你是直的是弯的?不但要知你是谁?还要知道你通讯录里的朋友是谁?你有几个好妹妹?不但要知道你家住哪里?还要知道你其他的家还在哪里?你在家与家之间奔波的热图足迹。不窥探你的隐私信息,怎么满足你深层次的需求?

所以,请原谅我读你的信息千遍也不厌倦。

在这样的业界环境里,还有不偷窥用户信息的开发者吗?

你不偷,你的APP就做不到最好。

中国现在所有的APP都在两个维度上进行着竞争:

一个是你要有能力知道用户个人特征,尤其是用户隐藏的兴趣偏好;

二是你要有能力知道用户的环境特征,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用户对何种信息的需求?

而做好这两点,无时无刻都会涉及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这在国外可能会蹲大狱的行为,在中国做起来得心应手,反而还能做为高科技广昭天下。

曾有用户质疑,在淘宝或京东上选择过商品,在今日头条上就会收到相似商品的信息推送,怀疑今日头条有”偷窥“用户信息的行为。其实,不止今日头条,现在所有的APP,都在堂而皇之地收集用户的信息,这些信息并不是APP功能服务所必要的。

如果用户细心观察的话,就可看见:现在APP下载时,都会要求你授权其访问你通讯录、你的位置、你的视频图片,否则有些功能你就使用不了。

有时我就想,下载一款预报天气的APP,也要访问我的通讯录!尼马,你要给我妹稍带报报天气吗?

这些APP一下载到你的手机,就像贼进了屋子,不但翻遍各个角落。还会通过通信协议,启动你手机里的其他APP一道窥视用户的照片、购物记录。对于一些APP开发商,共同收集、交换用户信息,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再说大家共同做贼、一同偷窥,也省得你举报我我举报你的,乱了行规。

2019年12月4日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发文通报下架整改100款违法违规APP,其中包括考拉海购、晋江小说阅读、樊登读书、猪八戒网房天下、天津银行等等这样的常用APP,他们都在非法地收集用户的信息,窥探用户手机里的个人隐私。

但现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使得收集用户信息合法与不合法?越来越难以区分,比如说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这项技术的使用已被很多国家禁用,但在我国,却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领域当中。

生活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如果允许,分分钟就可以把我们做过哪些私密的事?有什么特殊的癖好?患过什么病?在哪座宾馆附近停留了三小时都扫描出来。至于我们银行里有多少钱?我们有多少收入?哪里花销?其实早已能一目了然,就看掌控者想不想这么做。

这个无隐私时代,被我们称之为大数据时代。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