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yourproblem:工具控,钝感力与系统性拖延
2019-07-04 13:42:06
  • 0
  • 0
  • 0

来源: 四维碎片   原创: 何万青

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搞技术的同学是工具控,或者说曾经是工具控。工具控的正面表现,是为了实现某种“自动化”一怒写出某个工具的程序员,是玩摄影敗各种器材成为色度学专家的发烧友,是每天乐此不疲折腾自己的Vim/Emacs环境的小码农,是成为修理摩托高手的摩托客,是看见自己的文章排版不爽,一怒之下发明了TeX的高德纳。这些偶然偏离了正道的专注者,因为干的事情很有技术含量,一般被当成某种大咖受到尊敬。久而久之,他们发展出一种“系统性拖延” - 反正永远有“技术性”的“正事”可以干,遇到有压力的事情,不愿马上做的事情,总可以“escape”到另一件“正事”上 - 而后面这件正事,其实在外人看来也很“工匠”“高杆”啊,于是自欺欺人,拖延下去。

   大部分忙碌的人的拖延,外人是看不见的,因为他的日程表里,总可以找到排得满满的“下一件正事”,他忙着呢。这种情况,在那些已经成为吃老本的专家那里特别常见 - 所以,你看,别抱怨招聘的时候看你的岁数,因为如果你意识不到,你的过去的经验,适足成为你裹步不前只吃老本的掩护,而年轻人,虽然经验不足,但是肯改肯干,分分钟会超越你的。

我们年轻的时候,常常会这样 - 比如我看见一个年轻朋友写道:

“今天觉得跑步鞋不够好,于是就半天的时间,在知乎上浏览相关的跑步鞋推荐,不知不觉,竟耗费了整整一天;为了记录跑步的步数,又在知乎上搜索相关的记步工具和软件,从小米手环,到水果表,刷来刷去,又消耗了一天的功夫;为了物色更好的吸汗衣服,自己又重复前两次的步骤。... ... 等我买了专业的笔记本电脑,我就可以认认真真学习 PPT 了,现在这部电脑,实在太烂,一点学习的劲都没有;等我配齐了一整套运动装备,我再去跑步健身吧,穿着那么不入流,肯定坚持不下去的;等我再优秀一点,颜值上去了,我再去和喜欢的那个TA告白吧,现在还配不上TA。”

这种表现,到今天有了更高频的表现形式:“这事儿真烦,起步有点儿难,看一下微信解解闷/打打气/打打鸡血”,然后,好吧,一个小时过去了。或者说“这事儿看起来比较麻烦,他不同意怎么办?先完成下一件事给自己打打气”,两个小时过去了,你失去了先机。“这些都是些我顶讨厌的流程的事情,现在时间宝贵,让我干自己喜欢,拿手的技术活先”,于是你跳到自己轻车熟路的“技术活儿”上,别人因为你的延误,卡在这个环节上。

我们每天有很多我执和因循畏难,因为躲在了专业素质背后,造成了”系统性拖延”,其实和一个半大的孩子不懂得推迟满足感是一样的毛病,并不比孩子强多少。

那么,如何对治呢?

“十分钟钝感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遇到自己想马上躲避当下,去做的那件“更趁手,更彰显自己能力和兴趣”的事情,先等10分钟,坚持做好眼下这件事,10分钟后问自己,真的有必要切换到那件事吗?

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除了根本上要培养责任感,你也可以告诉自己:“让我就做25分钟(最好延长到40分钟),再考虑后面该怎么办?” - 那些强调兴趣重要的人,往往忘记了,在心理学上看,人们往往是因为干得不好失去兴趣,如果能够再坚持一下,或者适时获得鼓励和正面反馈,就坚持下来了。

Stephen Covey说,在刺激和响应之间的空间和选择越多,一个人就拥有越大的自由和能力。李彦宏在演讲时被“宏颜获水”“提壶灌顶”,他的反应有一个重要的6秒钟钝感,然后说“What's your problem”,继续顾左右而言他,先不论此事的因果,这个钝感就是关键的自由空间。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